最新資訊
教師專業標准
中等职业学校教師專業標准(试行)
(征求意見稿)
为促进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特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師專業標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是履行职业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要经过系统的培养与培訓,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專業知識和专业技能,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要具有企事业单位工作经历或实践经验并达到一定的职业技能水平。《专业标准》是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合格教师的基本专业要求,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准入、培訓、考核等工作的基本原则和依据。
一、基本理念
(一)師德爲先
熱愛職業教育事業,具有職業理想、敬業精神和奉獻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履行教師職業道德規範,依法執教。立德樹人,爲人師表,教書育人,自尊自律,關愛學生,團結協作。以人格魅力、學識魅力、職業魅力教育和感染學生,做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的指導者和健康成長的引路人。
(二)學生爲本
樹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職業教育觀。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以學生發展爲本,培養學生的職業興趣、學習興趣和自信心,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發揮學生特長,挖掘學生潛質,爲每一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創業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健康快樂成長,學有所長,全面發展。
(三)能力爲重
在教學和育人過程中,把專業理論與職業實踐相結合、職業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相結合;遵循職業教育規律和技術技能人才成長規律,提升教育教學專業化水平;堅持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不斷提高專業能力。
(四)終身學習
學習專業知識、職業教育理論與職業技能,學習和吸收國內外先進職業教育理念與經驗;參與職業實踐活動,了解産業發展、行業需求和職業崗位變化,不斷跟進技術進步和工藝更新;優化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提高文化素養和職業素養;具有終身學習與持續發展的意識和能力,做終身學習的典範。
二、基本內容
維度 | 領域 | 基本要求 |
專業理念與師德 | (一)職業理解與認識 | 1.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 2.理解职业教育工作的意义,把立德树人作为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 3.认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 4.注重团队合作,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 |
(二)對學生的態度與行爲 | 5.关爱学生,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护学生人身与生命安全。 6.尊重学生,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采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引导和教育学生。 7.信任學生,積極創造條件,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 | |
(三)教育教學態度與行爲 | 8.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的理念,将学生的知识学习、技能训练与品德养成相结合,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9.遵循职业教育规律、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 10.营造勇于探索、积极实践、敢于创新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人文素养、规范意识和创新意识。 1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职业习惯。 | |
(四)個人修養與行爲 | 12.富有爱心、责任心,具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的坚定信念。 13.坚持实践导向,身体力行,做中教,做中学。 14.善于自我调节,保持平和心态。 15.乐观向上、细心耐心,有亲和力。 16.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 |
專業知識 | (五)教育知識 | 17.熟悉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掌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 18.了解学生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形成的过程及其教育方法。 19.了解学生不同教育阶段以及从学校到工作岗位过渡阶段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并掌握相关教育方法。 20.了解学生集体活动特点和组织管理方式。 |
(六)職業背景知識 | 21.了解所在区域经济发展情况、相关行业现状趋势与人才需求、世界技术技能前沿水平等基本情况。 22.了解所教专业与相关职业的关系。 23.了解所教专业涉及的职业资格及其标准。 24.了解学校毕业生对口单位的用人标准、岗位职责等情况。 25.掌握所教专业的知识体系和基本规律。 | |
(七)課程教學知識 | 26.熟悉所教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27.掌握所教课程的理论体系、实践体系及课程标准。 28.掌握学生专业学习认知特点和技术技能形成的过程及特点。 29.掌握所教课程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 |
(八)通識性知識 | 30.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31.了解中国经济、社会及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 32.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 33.具有适应教育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知识。 | |
專業能力 | (九)教學設計 | 34.根据培养目标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 35.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情境。 36.引导和帮助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37.参与校本课程开发。 |
(十)教學實施 | 38.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39.运用讲练结合、工学结合等多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方法,有效实施教学。 40.指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技术技能训练,有效调控教学过程。 41.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实施教学。 | |
(十一)實訓實習組織 | 42.掌握组织学生进行校内外实训实习的方法,安排好实训实习计划,保证实训实习效果。 43.具有与实训实习单位沟通合作的能力,全程参与实习实训。 44.熟悉有关法律和规章制度,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 |
(十二)班級管理與教育活動 | 45.结合课程教学并根据学生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形成的特点开展育人和德育活动。 46.发挥共青团和各类学生组织自我教育、管理与服务作用,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活动。 47.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指导。 48.为学生提供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心理疏导。 49.妥善应对突发事件。 | |
(十三)教育教學評價 | 50.运用多元评价方法,结合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多视角、全过程评价学生发展。 51.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52.开展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与学生对教师评价,及时调整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 |
(十四)溝通與合作 | 53.了解学生,平等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54.与同事合作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发展。 55.与家长进行沟通合作,共同促进学生发展。 56.配合和推动学校与企业、社区建立合作互助的关系,促进校企合作,提供社会服务。 | |
(十五)教學研究與專業發展 | 57.主动收集分析毕业生就业信息和行业企业用人需求等相关信息,不断反思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58.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 59.参加校本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 60.结合行业企业需求和专业发展需要,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通过参加专业培訓和企业实践等多种途径,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
三、實施要求
(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专业标准》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根据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专业标准》的引领和导向作用,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建立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教师培养培訓质量。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准入标准,严把教师入口关;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聘任(聘用)、考核、退出等管理制度,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形成科学有效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管理和督导机制。
(二)开展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的院校要将《专业标准》作为教师培养培訓的主要依据。重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特点,加强专业建设,深化校企合作;完善教师培养培訓方案,科学设置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方式;重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重视职业实践、社会实践和教育实习;加强从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制度。
(三)中等職業學校要將《專業標准》作爲教師管理的重要依據。制定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發展規劃,注重教師職業理想與職業道德教育,增強教師育人的責任感與使命感;開展校本研修,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完善教師崗位職責和考核評價制度,健全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績效管理機制。
(四)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要将《专业标准》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基本依据。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爱岗敬业,增强专业发展自觉性;大胆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创新;积极进行自我评价,主动参加教师培訓和自主研修,逐步提升专业发展水平。